本文作者:author

标普消费ETF“狂飙”落幕:价值回归还是市场警示?

标普消费ETF“狂飙”落幕:价值回归还是市场警示?摘要: “狂飙”之后:标普消费ETF的断崖式下跌,是价值回归还是另有隐情?3月11日,标普消费ETF(159529)的跌幅着实让人捏一把汗,全天狂泻近5.2%,荣登ETF跌幅榜首。回顾...

“狂飙”之后:标普消费ETF的断崖式下跌,是价值回归还是另有隐情?

3月11日,标普消费ETF(159529)的跌幅着实让人捏一把汗,全天狂泻近5.2%,荣登ETF跌幅榜首。回顾今年1月下旬,这只曾经风光无限的ETF,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,高歌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,取而代之的是一路下行的颓势。短短27个交易日,累计回撤逼近30%,这不禁让人怀疑,之前的“狂飙”是不是一场虚火?

高溢价的背后:是市场错判还是资金炒作?

时间拨回到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,标普消费ETF可谓是市场的宠儿,其溢价率一路飙升,甚至在3月12日达到了惊人的52.93%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种高溢价现象,说白了就是场内交易价格远高于基金的实际净值。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离谱的溢价? 一种解释是市场对消费板块的过度乐观,认为消费复苏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,导致大量资金涌入。 另一种可能,则是一些机构或个人利用信息不对称,通过炒作概念,哄抬价格,吸引散户入场,最终从中渔利。

然而,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 2月以来,随着ETF价格的持续下跌,溢价率也随之迅速回落,截至3月11日,已经降至13.54%,较前期高点回撤近39个百分点。 这种断崖式的下跌,狠狠地给那些盲目乐观的投资者上了一课: 市场不是提款机,投资需谨慎!

份额增长与成交额萎缩:冰火两重天

有趣的是,尽管价格和溢价率都在下跌,标普消费ETF的基金份额却在持续增长,截至3月10日,已经达到3.84亿份,创下历史新高。 这说明,仍然有不少投资者在“越跌越买”,试图摊平成本,等待反弹。

但是,成交额却与份额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。 3月11日,标普消费ETF的近一周平均每日成交额仅为3.3亿元,与1月13日历史最高值69.32亿元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 成交额萎缩,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在降低,投资者想卖出也更困难,一旦出现恐慌情绪,很容易引发踩踏事件。

“难兄难弟”:不止标普消费ETF在跌

事实上,近期遭遇大幅回撤的,并非只有标普消费ETF。 德国ETF(159561)等其他热门基金,也未能幸免。 截至3月11日,标普消费ETF、德国ETF年内最大回撤双双超过30%。 此外,标普油气ETF(513350)、沙特ETF(159329)等ETF也出现了较大的回撤。 看来,市场情绪的转变,对这些前期涨幅过大的ETF都造成了冲击。

这些现象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: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 分散投资,才能有效降低风险。

跨境ETF溢价普降:谁在裸泳?

除了标普消费ETF,近期整个跨境ETF市场的溢价规模都在普遍下降。 曾经风光无限的亚太精选ETF(159687),从1月23日的溢价35.98%,到3月11日直接变成了折价5.21%,堪称“变脸大师”。

前期同样活跃的中韩半导体ETF(513310)、日经225ETF易方达(513000)等也纷纷加入折价行列。 这种现象表明,市场对海外资产的投资热情正在降温。

融资客的动向:嗅觉灵敏还是盲目跟风?

资金流向方面,融资客的动向值得关注。 近一个月,纳斯达克100ETF(159659)、纳指科技ETF(159509)等ETF的融资余额下降明显,而标普500ETF(513500)、纳斯达克ETF(159632)等ETF则获得了融资客的加仓。

这说明,一部分融资客可能正在从前期涨幅过大的科技股撤离,转向更具防御性的标普500等品种。 当然,融资客的操作也并非总是正确的,他们也可能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,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
总而言之,标普消费ETF的断崖式下跌,以及整个跨境ETF市场的降温,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 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 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迷惑,要保持理性,做好功课,才能在波涛汹涌的资本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0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