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蘇花公路戶外風潮:伯希和港股IPO,挑戰國際品牌,打造中國戶外「堆料王」傳奇

蘇花公路戶外風潮:伯希和港股IPO,挑戰國際品牌,打造中國戶外「堆料王」傳奇摘要: 從苗栗的山林小徑傳來陣陣鳥鳴,到台北市區河濱公園的露營帳篷,再到蘇花公路自行車隊的矯健身影,這股戶外風潮真可謂是席捲全台。我最近也迷上了假日往山上跑,呼吸新鮮空氣,遠離都市的喧囂,...
蘇花公路戶外風潮:伯希和港股IPO,挑戰國際品牌,打造中國戶外「堆料王」傳奇

從苗栗的山林小徑傳來陣陣鳥鳴,到台北市區河濱公園的露營帳篷,再到蘇花公路自行車隊的矯健身影,這股戶外風潮真可謂是席捲全台。我最近也迷上了假日往山上跑,呼吸新鮮空氣,遠離都市的喧囂,說起來,這都要感謝那些默默耕耘的本土戶外品牌。一家名為伯希和的公司,正搭著這股戶外風潮,以驚人的速度發展。

不再只是代工:本土戶外品牌的覺醒

過去,說到戶外用品,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多是「一鳥二象三鼠」這些國際大牌。台灣,或者說中國的品牌,大多只能在代工產業鏈中掙扎求生,利潤微薄。當然,也有一些品牌試圖在「性價比」上做文章,但這種低價競爭,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真正的突破口,在於掌握核心技術,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。畢竟,只有這樣,才能在千億級的戶外裝備市場上,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。這讓我想起當年台灣電子業的奮鬥歷程,從代工到自創品牌,那是一條充滿荊棘,卻又充滿希望的道路。

伯希和的港股衝刺:高性能戶外服飾第一股的野心?

今年四月底,伯希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準備在香港上市。這家公司有多猛?招股書上的數據簡直亮瞎眼:2022年到2024年,營收從3.79億元人民幣,一路飆升到17.66億元人民幣!調整後的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,更是高達232%!這簡直是火箭般的速度!難怪市場稱他們為「國產戶外堆料王」。當然,光有速度還不夠,伯希和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,靠的是對材料、技術和性能的極致追求。在全球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中提到,2024年高性能戶外服飾市場規模已達1027億元人民幣,而且還在快速增長,預計2029年將突破2158億元人民幣。在這個時間點衝刺港股,伯希和的野心可見一斑,他們想成為「中國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第一股」!不過,上市之路並非坦途,除了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還需要應對來自各方的質疑和挑戰。就像最近的PLG冠軍賽,不到最後一刻,誰也無法預料鹿死誰手。更何況,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,更是難以捉摸。且讓我們拭目以待,看看伯希和能否成功突圍,在港股市場上站穩腳跟。

在戶外裝備這個圈子裡,「堆料」絕對不是貶義詞,而是一種對品質和性能的極致追求。但如果只是單純的「堆料」,沒有核心技術的支撐,那也只是虛有其表。伯希和之所以能被稱為「堆料王」,靠的可不只是砸錢買材料,而是真材實料的研發硬實力。

專有技術平台:PT-China的幕後功臣

早在品牌成立的第二年,伯希和就大手筆搭建了專有技術平台PT-China。這個平台可不是擺設,而是專門用來孵化各種黑科技,從各個方面提高產品的性能。PT-China就像是伯希和的研發中樞,源源不斷地為產品注入創新動力。講到這裡,我不禁想到台積電的研發部門,同樣也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。

產學研合作:打造戶外科技創新生態圈

伯希和深知,單打獨鬥是不行的,必須要整合各方資源,才能形成更大的合力。所以,他們積極與各大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,共同培育創新項目和專業人才。像是與東華大學合作建立功能科技創新應用教學實踐基地,以及與北京服装学院建立户外功能材料创新研发实验室,都是大手筆的投入。這種模式不僅能為品牌帶來新的技術和人才,也能推動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。

全球供應鏈整合:自主與外采的雙軌並行

除了自主研發,伯希和也積極與全球頂尖的戶外材料供應商和性能科技公司合作,像是Toray、Polartec、eVent、Pertex等等。這種「自主+外采」的雙軌技術體系,讓伯希和能夠快速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材料,並將其應用到產品中。聽說他們家的eVent藍標專業級面料,性能可以媲美始祖鳥的Gore-Tex Pro系列,但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!這簡直是太誘人了!

研發投入:真金白銀打造「堆料王」的底氣

在研發投入方面,伯希和從來不手軟。2022年到2024年,研發費用從1356萬元人民幣增加到3146萬元人民幣,複合年均增速高達52%。要知道,在業績快速增長的階段,他們2022年的研發費用率就已經達到了3.6%。就算是安踏、李寧這樣的行業龍頭,近幾年的研發費用率也基本維持在2%到3%之間。這種大手筆的投入,也進一步印證了伯希和「國產戶外堆料王」的稱號。不過,光有投入還不夠,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,並獲得市場的認可。這就像是威力彩,買了不一定中,但沒買就一定不會中!伯希和的研發投入,就像是買了一張威力彩,能不能中大獎,就看他們的運氣和實力了。

有了技術的加持,伯希和就像裝上了高研發引擎,不斷釋放發展潛力。從國際大獎到資本青睞,伯希和的價值正在不斷躍升。

國際認可:設計大獎加持,專業實力獲肯定

伯希和的努力沒有白費,他們的產品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。2024年,他們有兩款衝鋒衣拿下了國際設計大獎和亞洲戶外裝備大獎。此外,他們還曾連續榮獲中國紡織協會「年度十大紡織類創新產品大獎」,以及美國IDA、日本G-Mark等全球設計大獎。甚至被弗若斯特沙利文認定為「中國羽絨衝鋒衣首創者」。這些獎項不僅是對伯希和設計和研發實力的肯定,也是對整個中國戶外品牌的一種鼓勵。就像WTT的比賽一樣,只有不斷挑戰自我,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取得好成績。

資本加持:明星機構入局,助力品牌加速發展

除了國際獎項的肯定,伯希和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。2023年,他們完成了A輪融資,投資方包括建安集團和國元直投。2024年,B輪融資更是由啟明創投領投,創新工廠、金沙江創投等跟投。今年,更傳出獲得了騰訊3億元人民幣的投資。這些明星機構的入局,無疑為伯希和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。有了資金的支持,伯希和可以加大研發投入,擴大生產規模,加速市場擴張。不過,拿到投資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,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,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業績。就像主權基金一樣,需要謹慎投資,才能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王文洋包養事件,也提醒我們,即使是身家豐厚,也需要謹慎理財,避免落入陷阱。當然,我相信伯希和的管理團隊會做出明智的決策,帶領公司走向更美好的未來。

在招股書中,伯希和明確表示:「創新是公司業務的主要驅動力,公司吸引和留存消費者的能力取決於對戶外服飾及裝備的研究、開發及設計的持續投入。」他們此前的多輪融資,主要用途就是加強創新設計與研發。而這次衝刺港股IPO募集的資金,核心投向之一依然是加強產品研發,進一步夯實發展實力。這也顯示出伯希和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。

挑戰與機遇:在巨頭環伺中殺出血路

伯希和所代表的新一代國貨戶外品牌,正在改變中國戶外行業的競爭格局。他們以「堆料王」的姿態,證明國貨可以通過生產技術研發和用戶體驗提升,在戶外市場與國際巨頭抗衡,讓戶外大眾化真正成為可能。但這條路並不好走,除了要面對國際品牌的強大競爭,還要應對國內市場日益激烈的價格戰。如何在高性價比的同時,保持產品的品質和創新性,是伯希和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。就像蔡力行帶領下的聯發科,如何在晶片市場上與高通競爭,考驗的是企業的智慧和決心。更何況,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精明,他們不僅看重產品的性能,也注重品牌的故事和文化內涵。如何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,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,也是伯希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青鳥行動,也提醒我們,品牌形象的建立,需要長期投入和維護,稍有不慎,就可能引發公關危機。不過,我相信伯希和有能力克服這些困難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
廣發證券的觀點:高景氣度下的新征程

廣發證券發布研究報告,認為中國高性能戶外鞋服行業有望延續高景氣度,伯希和是領先的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,擬上市將開啟新征程。這份報告無疑是對伯希和的一種肯定,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信心。隨著IPO的推進,伯希和作為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賽道的標杆企業,其投資價值也在不斷獲得專業機構認可。當然,上市並不是終點,而是一個新的起點。伯希和需要繼續保持創新精神,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就像fantasy life i: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這款遊戲一樣,只有不斷探索和挑戰,才能發現更多的樂趣和驚喜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