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苏州“低月供”:楼市解渴还是饮鸩止渴?

苏州“低月供”:楼市解渴还是饮鸩止渴?摘要: 苏州“低月供”:是解药还是饮鸩止渴?最近,苏州楼市出台了一个颇为吸睛的政策——“三低一宽”,其中的“低月供”更是引发热议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前五年,购房者每月只需偿还100元本金...

苏州“低月供”:是解药还是饮鸩止渴?

最近,苏州楼市出台了一个颇为吸睛的政策——“三低一宽”,其中的“低月供”更是引发热议。简单来说,就是在前五年,购房者每月只需偿还100元本金。这看似能大幅减轻购房初期的经济压力,但仔细琢磨,却让人心生疑虑。

表面光鲜的“甜头”

不得不承认,在房价高企的当下,任何能降低购房门槛的政策都自带光环。以苏州吴中区为例,本科学历购房者购买200万新房,贷款170万,按3%利率计算,使用“低月供”产品,首月还款能从普通房贷的8972元降至4350元,直降51%。这对于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和新市民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诱惑。

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也认为这是“非常灵活且应景的金融产品创新举措”,能“破除房贷方面的堵点和购房者的顾虑点”。

但问题在于,这“甜头”能持续多久?五年之后呢?

被延后的压力

“低月供”本质上只是将还款压力延后。前五年少还的本金,并不会凭空消失,而是会累积到后面的还款期内。这意味着,五年之后,购房者将面临更加沉重的还款负担。如果五年后收入增长不及预期,或者遭遇突发变故,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。

正如中指院苏州分院高级分析师金珂所说,政策能缓解初期资金压力,但也仅仅是“缓解”,并不能改变长期还款压力的存在。而且,这种延后支付的模式,也可能让一些原本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人,盲目入市,最终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。

潜在的金融风险

这种“低月供”模式,对银行来说,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虽然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应对,但如果未来房价下跌,或者大量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,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。

更有甚者,这种政策可能变相鼓励“炒房”。一些投机者可能利用“低月供”的杠杆,大量购入房产,期望通过房价上涨获利。一旦房价下跌,这些投机者将面临灭顶之灾,而银行也将被拖入泥潭。

借鉴与反思

苏州的“低月供”政策并非孤例。在过去,我们也曾尝试过类似的刺激楼市的手段,比如降低首付比例、放松贷款条件等。这些政策短期内或许能刺激市场成交,但长期来看,往往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,甚至引发金融风险。

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,就是前车之鉴。当时,美国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,大量向信用不良的人发放贷款,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,引发全球金融危机。

因此,我们在借鉴苏州模式时,需要更加谨慎。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更要考虑到长期的风险。

警惕“政策依赖症”

楼市的健康发展,不能只靠政策刺激,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。如果过度依赖政策,反而会扭曲市场供求关系,导致资源错配。

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、增加土地供应、打击投机炒房等方面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,而不是饮鸩止渴。

总之,苏州的“低月供”政策,是一把双刃剑。用得好,可以缓解一部分购房者的燃眉之急;用得不好,可能会埋下更大的隐患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既要看到政策的积极作用,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