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全球爆买中国!“东升西降”大戏上演,你还在等什么?
全球资金涌入中国:一场“东升西降”的资产重估?
美股回调,中国资产受青睐
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一场微妙而深刻的转变,“东升西降”的趋势愈发明显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全球资金的流向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:大量资金正从美股撤离,转而涌入中国资产。这背后的原因,与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活力密不可分。 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激进政策,增加了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。受此影响,美股出现调整,长期美债利率显著下行,美元指数也随之回落。与此同时,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,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。许多分析人士认为,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资金流向:港股与A股的双重奏
春节过后,全球市场表现平淡,美股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。然而,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热情却持续升温,其中港股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。
从1月13日至3月7日,恒生指数上涨了约28%,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超过40%,双双刷新了2024年10月7日以来的高点。A股市场也一度上攻至3390点,科技板块领涨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2月下旬以来,截至3月10日,纳斯达克指数从高点下跌了近13%,标普500指数也下跌了约9%。与此同时,美元指数回落至103左右,10年期美债利率也降至4.2%附近。
为何做多中国?欧美风险与中国机遇
为什么全球资金开始青睐中国资产?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市场风险的增加,以及中国资产所具备的吸引力、低估值和高性价比。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推行的关税和缩减政府开支等政策,大大增加了美国经济“滞胀”的风险。此前看好美股的资金开始撤离,并流入中国资产。
另一方面,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确,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,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解,风险偏好随之提升。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全球资金更加积极地涌入中国资产。
担忧与展望:调整与长远潜力
当然,随着部分科技板块的大幅上涨,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担忧,即是否会出现回调。从短期情绪来看,一些板块的交易热度过高,显得有些拥挤,确实存在回调的可能性。 然而,从中长期来看,上述一系列有利因素只会进一步增强。因此,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资金流动的背后:谁在买入中国?
南向资金:港股市场的强劲引擎
由于港股市场的资金出入更为自由,近期全球资金流入港股的势头迅猛。
与“924”行情中南向资金整体疲弱甚至一度获利回吐不同,本轮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则愈发强劲。年初以来,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约2800亿港元,为2024年同期的5倍以上。而且南向资金的买入十分集中,主要集中在港股的龙头科技股。与此同时,南向资金占港股市场成交比例也在逐渐走高,近期一度达到30%以上。
中金公司的资金监测认为,近期港股市场的被动资金(ETF)在大幅流入,被动资金在过去9周内累计流入港股市场42.1亿美元。
A股融资与长期资金:稳健支撑
在A股方面,2024年10月以来,融资余额持续上升,从此前的不到1.4万亿元上升到1.9万亿元。而且长期资金也在不断入市,2024年9月以来,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.6万亿元增长到17.8万亿元,增幅达22%。
“东升西降”:基本面的驱动力
美国:滞胀风险与政策不确定性
资金的流动往往只是结果,真正驱动行情的是“东升西降”的基本面。
此前美国经济处于降息通道当中,通胀趋势在逐步回落。但特朗普上台后出台的政策正在打乱美国经济的走向。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很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,不仅会削弱全球贸易并对美国经济产生负反馈,还会抬升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,美国通胀可能再度走高。为了整顿财政,特朗普正通过裁减政府部门等方式来缩减政府开支,这也会在短期内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冲击。
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%,比2024年9月的低位已经上升了0.6个百分点,这也是美联储暂停降息的关键原因。而且美国经济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,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至67.8,服务业领先指标也有所下降,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下行并转负。
市场已经开始担忧,未来美国经济可能由于特朗普的鲁莽政策而陷入滞胀。近期美股出现回调,长端美债利率超预期下行,美元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贬值,这都是市场在给特朗普政策投下的“反对票”。
中国:经济复苏与科技创新
与美国经济面临下行和通胀抬头风险不同,中国经济回升势头却在不断加强。政府工作报告把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5%左右,体现了决策层推动经济回稳向好的坚定决心。
近期的领先指标也预示着,一季度中国经济大概率将迎来开门红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2%,比上月大幅上升1.1个百分点,重新回到扩张区间,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。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7.1万亿元,同比多增5833亿元,也明显高于Wind统计的市场平均预期(6.5万亿元);社融存量增速为8.0%,与上月持平。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.13万亿元,单月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。
DeepSeek的出现让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另眼相看,人工智能的爆发绝不是偶然,而是中国制度优势下创新能力整体性提升的一种体现。
中国资产重估:刚刚开始?
在“东升西降”的背景下,全球资金会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资产,中国资产的重估行情或才刚刚开始。
广发证券:外资重估中国资产的条件与方向
重估的条件
广发证券分析了过去几次外资重估中国资产的经验,认为存在几个共性的条件:
- 政策释放暖意,A股港股ROE存在阶段性企稳预期;
- 产业层面体现出中国相较于全球的领先优势、或者缩小与海外的差距;
- 股权风险溢价处于安全位置;
- 逆全球化、地缘摩擦处于阶段性缓和的窗口期。
投资策略:顺周期与科技成长
广发证券认为,仅由贴现率驱动的重估行情,持续性和空间都相对较弱,如果政策逻辑短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行情结束。但如果同步出现基本面的验证,则重估行情的时间和空间都能走得更远。当前阶段,低位的顺周期板块,可能存在一定的补涨空间。中期维度上,依然是科技成长的主线,关注受益于推理成本下降的AI应用、一体机和本地化部署、字节产业链;机器人中的细分可关注腱绳和电子皮肤;低位成长关注军工电子;主题投资关注文化出海、低空经济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